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2024福建两会
【聚焦“泉州两会”·委员代表声音】刘良:大科普时代 泉州科普工作大有可为
更新时间:2024-01-12 15:40:00 来源:中国网

【编者按】1月8日上午,福建泉州正式开启“两会”时间。未来几天,委员们将积极履行自身职责,为群众建真言、为发展谋良策。为充分展现委员代表关注民生、关心时事、与时俱进、参政议政的风采,中国网海峡频道开设【委员代表声音】专栏,直击“两会”现场,传递“两会”声音,一起看看委员代表们如何为泉州高质量发展献智献力。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56%,福建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1.51%,《福建省“十四五”科普事业发展规划》公布力争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6%。中国现阶段科盲群体的庞大已经严重影响社会进步和国家的长足发展。

“科盲主要是指科学知识储备较少,科学思维不完善且科学方法运用能力不足的人。一般来说,科技时代的科盲在面对新兴事物时往往缺乏分辨信息真伪、进行独立思考和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在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与新兴媒介技术交叉影响下,一些反科学、伪科学的谣言反复出现与传播,从而呈现出科盲的现象。”泉州市人大代表刘良表示,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可以说科盲就是新时代的文盲。

image.png

泉州市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石材业商会会长、英良集团董事长刘良。受访者 供图

为此,刘良代表经过长期调研,向大会提交《大科普时代下,针对泉州科普工作的相关建议》,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做法。

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基础科学科普场馆

“将福建省的经济重镇泉州市与厦门市科普现状进行横向对比,可以发现一些重要的参考点。”刘良代表指出,泉州作为中国民营经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民营经济贡献了泉州市90%的技术创新成果和97%的企业数量,推动泉州成为全球重要的纺织服装、体育用品、厨卫水暖、石材等生产基地,培育了安踏、九牧等一批知名品牌。因此,泉州市的科普教育也主要依托于科技园区和现代产业体系。泉州市在各地正在利用当地特色工业企业、产业园区、工业遗存和工业博物馆等资源开展工业科普教育。

然而,泉州仍存在科普广度和宽度严重不足。

厦门市在科普教育方面,则有着更为丰富的基础科学资源和科普活动,且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科普工作尤为出色,主要的科普教育场所包括厦门科技馆、厦门植物园、厦门气象天文科普基地、厦门大学海洋科技博物馆等。此外,厦门市还举办了一系列的科普活动,如“全国科普日”活动和70.8海洋科普论坛等,以提升科普影响力,提升科普能力。与此同时,厦门正在筹办华南最大的天文馆,以及海洋博物馆,进一步拉大与福建省各地市的科普实力差距。

刘良代表建议,泉州对辖区内优秀杰出的基础科学科普场馆,加大力度进行扶持,高质量的科学普及离不开硬核高质量的基础科学科普场馆,特别是以自然科学和博物学为底色的高质量科普场馆。目前,泉州在此方面仍有非常高的提升空间,且与厦门等地的差距越来越大。

“泉州缺乏一批高质量、高素质、具有竞争力的科普场馆。”刘良代表建议,针对现有的优秀科普场馆选拔扶持,培育出2-3家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科普场馆,提升泉州的科普氛围和群众科学素养。

对优质科普平台和机构提供线上推流扶持

对于杰出的、具有优质科普资源和持续科普内容产出能力的平台及博物馆,刘良代表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科普宣传,在传统渠道与新媒体两手抓,特别是在新媒体传播中,科普内容更是要占领高地。现如今,如抖音已有针对博物馆科普内容的阶段性推流,对科普平台的科普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力提升。

“此类活动应在政府层面得到支持与肯定,由政府出面牵线,帮助优秀科普平台特别是自然博物馆与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小红书、微博、美团大众点评等三方协商,推进科普推流常态化落实,促进文化与科普知识在更广泛的社群中传播。有助于优化新媒体内容结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有意义的寓教于乐的自然科学科普内容。”刘良代表如是建议。

给予国有和非国有科普平台和场所同等重要地位和公平竞争机会

刘良代表希望,对优秀的非国有及民营平台给予更多的政策与名誉支持,“如在福建省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申报工作中,申报要求规定,具有申报资格的包括中央驻闽或省属企事业单位、省科协所属学会、各市、县(区)国有企事业单位,而优秀的非国有平台,如非国有博物馆则被排除在外。”

“非国有博物馆是科普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科普知识普及和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非国有博物馆往往更具灵活性和创新性,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样化的科普需求,为公众提供更丰富、多元的科普教育体验。”因此,刘良代表认为,非国有博物馆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应当得到更多支持和重视。建议对符合申报要求中设施条件、科普服务、人员保障的优秀非国有平台和机构,应当被赋予同等的申报资格,给予同等的公平竞争机会。

依托优质的自然资源打造泉州自然科学的大科普氛围

在调研中,刘良发现,泉州市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质矿产资源;拥有泉州湾、围头湾等重要湿地。近年来,泉州的围头湾因其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已经成为国内著名的观鸟胜地,有着勺嘴鹬、黑脸琵鹭、中华凤头燕鸥在内的十余种濒危鸟类。勺嘴鹬被誉为“鸟中大熊猫”,中华凤头燕鸥被誉为“神话之鸟“都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全球仅存几百只。海峡两岸的中华凤头燕鸥繁殖带,在两岸的努力下种群数量已经突破了200只,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围头湾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根据《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一片湿地只要经常地出现1%某个水鸟品种或亚种就应被视为具有国际重要性地位。去年观测到的鸟类中,达到国际重要湿地1%标准的鸟类有13种,如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大杓鹬、金斑鸻、环颈鸻、黑嘴鸥等。就水鸟多样性分布来说,泉州湾及围头湾湿地已经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标准。

泉州的地质矿产及古生物情况同样具有重要价值。泉州的新生代地层中,古生物化石资源与台湾省非常接近。安溪、永春等地更是出产了红石榴石、萤石、蓝宝石等世界知名的矿物品种。

“综合而言,泉州为自然科学的科普事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环境,泉州自然科学科普事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刘良代表建议,政府可以依托专业博物馆和机构,摸清家底,展开具有泉州特色的自然科学的大科普工作,营造良好的科学普及环境。

将泉州打造成为包容开放的自然科学科普交流港口

泉州作为宋元时期全球第一大港口,开放和包容是这座城市的底色,新时代的泉州也应如此,为自然科学和科普工作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打开一扇“泉州之门”。

海关是祖国安全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科学相关的博物馆系统也在多部门的领导与监管之下有序工作。新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自然科学和博物学起步相对较晚,氛围较弱,因此相关的一些政府部门如海关等不可避免地在这方面缺乏工作经验和参考鉴定依据,导致许多有关资料和标本的进口工作可能陷入一些不必要的困境,无法顺利展开。

“自然科学在中国的发展要求,作为大国我们有必要大量吸收全球范围内的优质藏品,为中国的自然科学科普工作提供大量重要的实物材料和展品,不能因缺乏相关历史经验将珍贵的藏品与资料拒之门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刘良代表建议,海关部门可以与一些处于活跃发展期的自然科学相关博物馆深入展开合作和设立试点,试行宽入严出政策,积极促进博物馆、科研机构和海关等相关部门之间的深入交流与沟通。通过建立协调机制,确保各方能够共同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标准,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指导,以规范并促进有关博物学和自然科学相关藏品展品的进口工作,促进泉州地区成为自然科学发展和科普工作的示范先行点。

扶持一批有科普底色的研学文创小微企业

长期以来,科普工作习惯了公益性属性,过多依靠政府推动,对社会化动员机制、市场化运行模式探索不足,需要推动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化动员机制和市场化运行模式的转变。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走市场化道路是科普事业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泉州地区的民营企业活力如此巨大,应该尝试探索如何增强企业在科普创新中主体地位,研究制定科普产业与企业相关激励办法、技术标准和发展规范;在科普领域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较大规模的头部企业;也可培育孵化一批科普为导向的中小微企业。”刘良代表举例说,在全国范围内许多艺术园区、创意产业园、商业街区以及创意市集等均由政府规划区域,为一些优质机构、企业以及优质个人IP提供对外场所。如景德镇为陶瓷和玻璃艺术家在陶溪川艺术区提供免租店铺、福州上下杭历史街区招募优质机构和IP免费进驻等。

“这些区域旨在汇聚优质内容,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泉州拥有很多优质文旅街市,如西街等,由于开发起步较晚,进驻自由度高,进驻的大多是千篇一律的小摊贩,如网红美食炸鸡、抓娃娃等,缺乏优质项目的引入。”刘良代表指出,“泉州可以利用相关区域,有计划的布置入驻一批有科普热情和科普底色的文创机构和商店,融入区域经济圈,提高泉州科普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和娱乐性。

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可积极推动学校内部科普研学工作和校外科普研学机构的发展,积极推动相关机构与优质科普平台展开合作,提供相关的补贴和政策支持。”(陈金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