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福建讯 南平公安牢记“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殷殷嘱托,聚焦“南平要当生态文明建设优等生”的发展定位,以深化“三争”行动、落实“五增”目标为抓手,立足“守护好绿水青山、保护好武夷山品牌”,积极打造具有南平辨识度的“生态警务”机制,为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贡献公安力量。
创建生态“110” 完善生态指挥体系
创设生态警务中心。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县两级生态警务中心,统一受理、闭环处置生态警情;专区专岗、专班专线,为基层一线提供全天候、无条件、有时限的法律支撑和技术支持。
研发生态警务作战系统。建设“南平公安生态警务作战平台”,汇聚生态数据6千万余条,搭建基础协同、预警预防、圈层防控、指挥调度等模块,实现生态警务要素“一屏展现”、指令“一键下达”。
上线生态警务掌上平台。研发“守山护林巡河”生态警务小程序,做到生态警情即接即处、基础信息即采即录、图片视频即拍即传。今年以来,全市共受理处置涉生态警情856条,比升23%。
坚持综合施策 提升生态执法质效
强化专业打击。抽调精干警力组建市县打击生态环境犯罪专业队,专司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案件侦办,全面提升打击效能。今年以来,全链破获跨4省6地市系列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受到公安部、省公安厅贺电表扬。
完善协同联动。会同林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等职能部门,建立联席会商、联合执法、联动审查等“三联机制”,严密衔接、同频共振,形成生态执法合力。今年以来,开展联合执法108批次,处置生态险情786起,比升35%。
加强执法保障。围绕毁林种茶、零星盗伐、涉网生态违法犯罪等执法难题,研究制定“菜单式”执法指引,加强业务培训,全方位提升执法水平。今年以来,全市生态刑事案件破案数比升35.8%。
加强联防共治 构筑生态守护屏障
汇聚生态治理力量。深化“林长+警长”“河长+警长”等机制,设置市、县、乡镇、村(居)四级生态警长,同步编入社区网格,整合基层群防群治力量并赋予生态保护职能,凝聚生态保护合力。
构建生态巡防网络。布设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圈层、武夷山国家公园圈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发展带圈层、南平市辖区生态警务圈层四个生态巡防圈,设立生态警务(驿)站77个、生态检查站19个。
提升生态智治水平。整合全市各类视频资源,全量接入市县生态警务中心、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开展生态视频巡查;建立无人机巡防队,打造“高山瞭望哨”,做到立体巡防、整体防控。
优化公安服务 助力生态绿色发展
简化流程提升效能。出台助力稳增长护航绿色高质量发展20项措施,积极推进生态项目网上办事、网上审批,不断优化服务模式、服务方式,为企业发展注入公安动能。
贴近距离比邻服务。试点在武夷山景区、建阳将口等派出所布建“一站式”服务窗口,依托警务站投放24小时“e政务”自助服务终端,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拓展载体护企安商。设立16个警企联勤工作站,研发“警企通”小程序,及时为茶、林等涉生态企业提供法律咨询、风险预警等服务,该做法被全国工商联评为“民营企业产权司法保护协同创新百佳实践案例”。
逐绿而行,久久为功。南平公安将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政治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警务机制,持续深化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纯净绿色发展底色,守护好绿水青山,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