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相承,产业共融:乡村振兴的文化与经济交响曲

来源:中国网 | 2024-07-29 09:10:23

近日,来自福建农林大学戴尔豪西大学联合学院(国际学院)的学生——朴美和一队——投身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赴福建泉州市南安市石井镇,深入了解石井镇以岑兜、奎霞、桥头三村为典型代表的乡村振兴之路,体验优质乡村文旅项目,推动乡土文化与经济发展共振,守住“乡愁”,留住“根脉”,为福建乡村振兴建设贡献新时代大学生力量。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合影 林闻雨 摄

扬文化之帆,造文明之村

朴美和一队的第一站来到了被誉为“戏窝子”的岑兜村。岑兜村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甲戏的发祥地,一直致力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设有高甲戏陈列馆、岑兜小学高甲戏传习所;编撰书籍有《高甲戏史话》;编排剧目有《海上视师》、《秀英寻夫》等。

队伍到达时,恰逢村里孩子进行高甲戏训练。“学戏,不仅是为了传承优良传统,更是为了让孩子们在听戏、学戏、演戏中锤炼品格。”为实践队进行介绍的岑兜村党委副书记洪天来说。学习高甲戏,让新生一辈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成长,既大力推动了高甲戏的传承和发展,又让孩子在学戏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从而磨砺自我;在演戏的实践中感受人间百态,进而塑造优良品格。

image.png

图为岑兜村孩子在学习高甲戏 林闻雨 摄

在洪天来副书记的带领下,朴美和一队员参观了岑兜户外戏剧主题博物馆。该博物馆选取了岑兜村10个点作为“魅力高甲戏”主场馆,共分为:序厅、缘起、兼容、发展、传承、传播六个单元展示,以生动有趣、轻松诙谐、通俗易懂的普及形式,让当地百姓和公众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甲戏的魅力和精髓,尽享传统文化之魅力。

image.png

岑兜村党委副书记为实践队讲解 林闻雨 摄

在此次下乡活动中,朴美和一队的成员们不仅亲身体验了高甲戏的基本表演动作与技巧,更深深被高甲戏这一独特的戏曲文化所吸引。其内涵之丰富、艺术之精湛,更是令实践队叹为观止。

建筑与历史吟唱 文化与旅游交融

第二站,队伍来到了泉州市著名侨乡之一——奎霞村。漫步奎霞村,大海是起点,是故乡。奎霞人靠海吃海,出洋史近400年。漂洋过海,出国谋生,省吃俭用,事业有成后,奎霞人不约而同返乡“起大厝”。奎霞村错落分布着百余座华侨民居,可追溯历史达200多年。

踏入奎霞村的那一刻,队员们便被这里独特的建筑风貌所吸引——闽南传统建筑的古朴韵味与南洋风格的别致情调巧妙融合,共同编织出一幅展现华侨文化独特魅力的画卷。

经过石井镇党委组织委员黄书典介绍,队员们认识到,奎霞村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这里气势恢宏的古大厝将向世界展示其非凡风采,吸引中国乃至全球的游客深入了解奎霞人那段波澜壮阔、不懈奋斗的传奇历史。更重要的是,通过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奎霞村将为当地百姓带来更多的经济机遇,助力他们实现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愿景。

奎霞村通过保留传统古建筑,讲述其400年的出洋拼搏历史,将文化与旅游相互结合,既守护乡愁,又助推经济发展,走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助推乡村振兴之路。

image.png

实践队调研走访奎霞村传统建筑 林闻雨 摄

扬文化之帆,筑产业之基

最后一站,朴美和一队来到了石井镇桥头村。一到桥头村,队员们便注意到了正在施工建造的“观景探险塔”。黄书典介绍称,这就是桥头村将要发展的新产业——文旅服务产业中的旗舰项目。

通过介绍,队员们了解到,桥头村立足得天独厚的滩涂以及小沙滩、近海岸天然的岛屿等资源优势,引进文旅公司,正在着力打造桥头村标志性建筑“观景探险塔”以及星空民宿、水上乐园、小吃街、网红商店、无动力乐园等旅游项目。

image.png

实践队调研海产品加工情况 林闻雨 摄

“所谓靠海吃海,桥头村最大的产业其实是海鲜干货。”桥头村干部说,“为了促进海鲜干货产业发展,我们村还打造了‘桥头村长’品牌。”桥头村将资源转化为价值,将海洋文化、乡村文化与产业结合,打造“一村一品”,利用品牌效应推动产业发展。(林怡婷 侯雨莹 林闻雨)

推荐阅读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晋江经验”赋能发展
十里稻花香四林 乡村蝶变日日新
泉州洛江:乡村道路“白改黑” 铺就乡村振兴路
【乡村振兴“泉州故事”·返乡记⑰】 再访辋川许厝村:稻花香里说“丰年”
【乡村振兴“泉州故事”·返乡记 ⑯】一个晋江“乡村差生”的“逆袭之路”